2020年国考申论备考评价类(观点)题和理解类题目的辨析?
剑菜楼中的这篇文章是关于2024年国考申论真题的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 1、2020年国考申论备考评价类(观点)题和理解类题目的辨析?
- 2、2022国考申论:关于归纳概括题型的解题技巧
- 3、2022国考申论行政执法岗概括归纳题:归纳总结方法
- 4、2020年国考申论备考评价类(观点)题和理解类题目的辨析?
剑菜楼小编整理了以下关于 [] 一些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2020年国考申论备考评价类(观点)题和理解类题目的辨析?

一、归纳概括的考情
就近几年的国考归纳概括来说,1.它的问法比较灵活,可能直接就能判断出来,比如:概述S市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举措;对调研组的调研材料从成绩、问题、建议三方面进行概述;但也有其他灵活的问法,比如请分析小吴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得村民对她的称呼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吴;面对村民土地调整的要求,村支书感慨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很大,看来村里的土地调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分析L村村支书为什么感到压力很大等等;2.作答对象越来越多样,不只是以前常考的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等,在19年国考中还出现了考察概括“变化”、“ 新变化”这样感觉有些陌生的作答对象,这就更需要我们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题干明确我们的找点方向;3.材料一般涉及1-2则,一般为一则;4. 分数上一般10-15分,题量上1-2道;5.字数上一般字少较少,150-200字居多,需要我们不仅能将要点提炼出来,同时还能将内容进行适当的综合概括。这是近年来归纳概括的一个难点。
二、常用作答方法
不管其考察的问法、对象多么多样,其核心的作答方法都是不变的,依旧是由审题-找点-加工-书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我们的作答对象的含义,明确找点方向,在此基础上运用好材料阅读方法,加之一定的对材料逻辑的理解。我们以一道真题为例:根据给定资料3,请分析小吴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得村民对她的称呼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吴。要求:准确全面,恰当提炼,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我们首先要审清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主要是让我们概括变化,何为 “变化”,也就是一个过程,之前什么样,之后什么样,有一个对比,“那个大学生”感觉很疏远, “小吴”给人的感觉就很亲切,所以我们会想到,应该是她自身的向好的改变带来这样的差异,具体还要看材料,范围是给定资料3,“分析”就区别于简单的概括,这里就增加了一些难度,对一些要点提炼之后需要综合概括,字数200字,需要我们呈现上更为精炼。我们拿部分材料为例进行大概理解,第二段:“2016年,我被组织选派到宁堡村担任村主任助理。那时我觉得自己是大学生,肯定比农民强。”再看第四段:从那以后,我开始努力学说土方言,走水田地、学农活。我慢慢感受到了农民的不易,也理解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激情”的含义。”在这两个段落之中我们感受到了小吴的变化,最一开始她是觉得自己比农民强,后来她理解了农民的不易,也理解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激情的含义,这就是她发生的变化,也是人们对她称呼产生变化的原因,但是单纯的找到要点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综合概括一下,这种变化就是自我认知上的变化或者说是思想上的变化。这样综合概括之后往往更容易得分。所以总结起来,做这类题就是要先明确题干中作答对象的意思,围绕其含义去找点,注意运用好材料阅读的方法,并适当综合概括。不管问法、作答对象如何变化,核心思路都是如此。
2022国考申论:关于归纳概括题型的解题技巧
从真题来看,江苏省归纳概括命题难度并不亚于国考,甚至有些题目要较其他类型的申论考试难度更大,命题更加灵活,在归纳概括题型中表现尤为明显。现将归纳概括题型的考试特点和答题技巧总结如下:
一、命题较为新颖。
2020试卷A:“给定材料1”勾勒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请归纳概括出我国互联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50字。
2021试卷A:“给定资料1-3”中列举了新形势下一些地方在社会发展变局中服务民生的新举措,请对其中蕴含的服务理念进行归纳概括。(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50字。
从题干来看,命题不局限于归纳原因、问题,而是从“特点”、“理念”等层面归纳,这对于学生的要求相对提高很多,也不能限于平时习惯的概括问题、原因、影响等题目的要点提炼思路。
二、多限定作答范围
归纳概括题目往往会限定作答材料,不同于江苏省省考以往命题形式(全篇提炼),从这个意义上将,降低了题目本身的难度。
三、作答要二次概括
近年,随着申论命题的逐渐成熟,学生作答能力的不断提升,对于要点提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阅卷人批阅申论试卷的时间较短,是根据关键采分点评分,也有主观因素的存在。所以考生要尽量使得每个要点展现清晰、合理、完美。而近年申论考试中也经常出现概括某一情况、问题、原因等并简要说明的题型。这实际是对考生二次概括能力的考查。
例:2021试卷A:“给定资料1-3”中列举了新形势下一些地方在社会发展变局中服务民生的新举措,请对其中蕴含的服务理念进行归纳概括。(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50字。
在体现答案时即应该二次概括,即主旨句+解释说明的形式,会赢得阅卷人的青睐。主旨句是对理念的概括,解释说明是对举措的概括。如:
其中蕴含的服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治与共治的理念:(主旨句)T市宁安区针对国际社区的特点,搭建居民议事厅,提出了“老外+老外的柔性化服务模式(解释说明)。
资源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的理念:……
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的理念:……
千方百计保民生的理念:……
精细化的服务理念:……
答题技巧总结:归纳概括是申论考试必考的一类题型,随着考试的逐渐成熟,命题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不仅局限归纳问题、原因等常规题目,所以考生备考过程中要多做不同类型的归纳概括题目,以防陷入套路误区。
归纳概括能力是作答申论的最基础能力,且结合阅卷的现状,建议考生要在平时练习时形成分类、分条概括的思想,体现二次概括的概括能力。只有在练习中不断提升,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参考用书
2022国考申论行政执法岗概括归纳题:归纳总结方法
众所周知,国考申论笔试大都以能力为导向,即申论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各种能力会在材料和题目设置中体现出来,用申论试卷来检查、衡量考生是否具备相关能力要求。通常而言,能力要求与题目设置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相同的能力要求在不同类别的职位中略有不同。就行政执法类岗位而言,在《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二条中定义如下:“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对行政相对人直接履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职责的公务员,其职责具有执行性、强制性。1.纯粹的 执行性 。只有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权,而 无解释权 ,不具有研究、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的职责。2.现场的 强制性 。依照法律、法规现场直接对县体的管理对象进行监管、处罚强制和稽查。此类行政执法行为无需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当场就可以做出行政决定。这两点与综合管理类职位的区别尤为明显。
通过对2022年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科目考试大纲和2021年四川省执法卷的真题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应的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具备阅读理解能力、 依法办事能力、公共服务能力 与文字表达能力。虽然大纲要求新增了两个能力要求,但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两个常规要求几乎没有发生变化,需要考生把握的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为帮助考生全面备考,我们一起来解读国考申论笔试三类试卷所考查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应的概括归纳题的细微差别大家以不变应“变”,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行政执法岗中的申论材料往往会以执法类素材、案例为主,不管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阅读理解能力依旧是考查的重点,这一能力最直接测查该能力的题型便是归纳概括题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在我们掌握了阅读理解能力考查规律及本质后,考生的疑惑就能迎刃而解了 。
一、阅读理解能力在不同职位类别中的要求
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通常以给定资料为载体来设置不同的答题任务,考查考生对给定材料的理解程度,即要求考生在理解题意和给定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作答。
副省级: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相关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 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思考资料内容, 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市地级: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行政执法类:准确理解归纳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对所涉及的观点和事实进行恰当的解释, 并作出合理的推断 。
从定义来看我们会发现执法类职位中的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是国考申论副省级大纲中的 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加和 。概括归纳题可涵盖所有申论答题要素,执法类考查的阅读理解能力,部分答题要点(送分点)可直接在题目要求的指定材料范围内或相关材料中寻找,但若想得高分,则需要理解依法行政的原则、执法理念、执法措施、办法以及价值观、思想的概念内涵。因此,提醒报考执法类岗位的同学一定要针对考情专项学习,掌握好执法原则、理念等专业的行政执法岗名词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在申论笔试中获得领先优势。
二 、真题示例
假如你是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根据 “ 给定资料1 ” ,对H区采取 “ 一盔一带 ” 安全活动的工作方法进行总结概括。(15分)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2021年0327四川省公务员申论(行政执法)第一题)
参考答案:
1.坚持依法治理,通过法律震慑民众,加强执法管理,坚持现场查处与自动抓拍相结合,明确处罚范围,全面加大查处力度,提升警示作用;
2.坚持宣导先行,创新宣传方式方法,采用线上直播和线下进社区头盔共享形式,让居民了解安全头盔使用方法,提升居民佩戴头盔意识。
3.坚持社会共治,部门行业协同,交管部门联合该区外卖、物流企业开展警企联合劝导活动。
真题解读:
先精准审题。
本题是一道归纳概括题, 而且还有身份限制,和我们所见的常规的题目不同之处在于,提前给考生限定了答题身份,即 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 。要求考生根据 “ 给定资料1 ” 对H区采取 “ 一盔一带 ” 安全活动的 工作方法 进行总结概括。 行政执法岗 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体现在:一是阅读“给定资料 1 ”,全面理解给定资料 1 各段的 段落大意 ,不放过与题目相关的任何有效 答题要素 ,准确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 二是准确理解 行政执法的工作方式 ,并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 在概括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推断 。考生在阅读时要透过内容纷繁的材料,准确提取要点 , 适度扩大概念外延,积累规范的表达词汇 。
带着作答要素去材料中寻找要点。
依法行政的方式是: 1. 转变观念,培养法律意识,转变“人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 2. 学法懂法,提高依法决策能力,统揽全局,依法决策; 3. 恪守行政道德,打造“责任行政”; 4. 坚持政务公开,积极接受监督 。我们可以根据 “ 给定资料1 ”,找出 H区 规范“ 一盔一带 ” 安全活动 的具体做法,将其套入上述执法类方式的规范化表达当中,还需要分析推断对应执法方式哪一条,找出共性和本质。
整理要点撰写成条。明确语言格式,用总括句+阐述句这种形式来书写答案;明确“总”的来源,具体深入依法行政领域探讨。多积累行政执法类专有名词的内涵,积累规范化词语表达,形成法治思维。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职权法定、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 诚实守信、 权责统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
总而言之,概括归纳这一类型的题目需要考生根据字数要求和自身归纳总结能力来选择是否将答案要点呈现为总分结构,也就是说写成总括句+阐述句这种答题形式 。何为“总分”的语言格式呢简而言之,就是具有层次分明,语言简约,形式规范的语言组织答案要点。这样 便于阅卷老师阅卷给分,考生需要将这一思维系统化,经常训练形成思考记忆我们在笔试中斩获高分。
2020年国考申论备考评价类(观点)题和理解类题目的辨析?
一、归纳概括的考情
就近几年的国考归纳概括来说,1.它的问法比较灵活,可能直接就能判断出来,比如:概述S市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举措;对调研组的调研材料从成绩、问题、建议三方面进行概述;但也有其他灵活的问法,比如请分析小吴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得村民对她的称呼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吴;面对村民土地调整的要求,村支书感慨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很大,看来村里的土地调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分析L村村支书为什么感到压力很大等等;2.作答对象越来越多样,不只是以前常考的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等,在19年国考中还出现了考察概括“变化”、“ 新变化”这样感觉有些陌生的作答对象,这就更需要我们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题干明确我们的找点方向;3.材料一般涉及1-2则,一般为一则;4. 分数上一般10-15分,题量上1-2道;5.字数上一般字少较少,150-200字居多,需要我们不仅能将要点提炼出来,同时还能将内容进行适当的综合概括。这是近年来归纳概括的一个难点。
二、常用作答方法
不管其考察的问法、对象多么多样,其核心的作答方法都是不变的,依旧是由审题-找点-加工-书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我们的作答对象的含义,明确找点方向,在此基础上运用好材料阅读方法,加之一定的对材料逻辑的理解。我们以一道真题为例:根据给定资料3,请分析小吴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得村民对她的称呼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吴。要求:准确全面,恰当提炼,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我们首先要审清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主要是让我们概括变化,何为 “变化”,也就是一个过程,之前什么样,之后什么样,有一个对比,“那个大学生”感觉很疏远, “小吴”给人的感觉就很亲切,所以我们会想到,应该是她自身的向好的改变带来这样的差异,具体还要看材料,范围是给定资料3,“分析”就区别于简单的概括,这里就增加了一些难度,对一些要点提炼之后需要综合概括,字数200字,需要我们呈现上更为精炼。我们拿部分材料为例进行大概理解,第二段:“2016年,我被组织选派到宁堡村担任村主任助理。那时我觉得自己是大学生,肯定比农民强。”再看第四段:从那以后,我开始努力学说土方言,走水田地、学农活。我慢慢感受到了农民的不易,也理解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激情”的含义。”在这两个段落之中我们感受到了小吴的变化,最一开始她是觉得自己比农民强,后来她理解了农民的不易,也理解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激情的含义,这就是她发生的变化,也是人们对她称呼产生变化的原因,但是单纯的找到要点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综合概括一下,这种变化就是自我认知上的变化或者说是思想上的变化。这样综合概括之后往往更容易得分。所以总结起来,做这类题就是要先明确题干中作答对象的意思,围绕其含义去找点,注意运用好材料阅读的方法,并适当综合概括。不管问法、作答对象如何变化,核心思路都是如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