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国家司法考试《民法》模拟试题(一)6,司法考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剑菜楼将会介绍司法考试试题,有相关烦恼的人,就请继续看下去吧。
- 1、司法考试刑法第三章犯罪构成试题及答案(单选)(5)
- 2、07年国家司法考试《民法》模拟试题(一)6
- 3、司法考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剑菜楼小编整理了以下关于 [] 一些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司法考试刑法第三章犯罪构成试题及答案(单选)(5)

41、殡仪馆美容师甲某,一日见停尸房推进一满身酒气的年轻漂亮女尸,遂起歹意,于是美容师甲某半夜潜入停尸房,对女尸实施了**。不料当甲某起身时却发觉这个女尸悠悠醒来,并见她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手机,拨通了110:“喂!110吗?我的丝袜不见了……”请问:对于甲的犯罪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侮辱尸体罪未遂
B.侮辱尸体罪既遂
C.强*罪未遂
D.强*罪既遂
正确答案:A
42、单位不能成为犯罪主体的是:()
A.集资诈骗罪
B.贷款诈骗罪
C.票据诈骗罪
D.信用证件诈骗罪
正确答案:B
43、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正确答案:C
07年国家司法考试《民法》模拟试题(一)6
第四章 民事法律行为
一、单选题
2.下列内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的是:( )
A.行为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行为人有意思表示
C.行为内容不违法
D.行为形式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4.下列民事行为中,属于实践性的民事行为有:( )
A.租赁合同 B.赠与合同 C.保管合同 D.仓储合同
6.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钢铁买卖合同,约定:如果钢铁2000年7月市场价格高于3千元/吨,或低于2千5百元/吨,则合同不再履行;如在2千5百元/吨至3千元/吨之间,则应于2000年8月交货。此合同为:( )
A.附生效条件的民事行为 B.附解除条件的民事行为
C. 附期限的民事行为 D.无效民事行为
二、多选题
1.某贫困山区14岁中学生陈英的作文“我要上学”在全国获奖,北京大学教授王林深受感动,写信给陈英表示愿意资助陈英读完高中,陈英回信表示感谢。王林随即将5千元钱汇给陈英。陈英的母亲谢惠贞为一优秀党员,她认为这笔钱应用来帮助更困难的孩子,决定把钱转捐给当地希望小学,并写信将此一决定告知王林教授。王林教授回信表示赞同,并向谢惠贞致以崇高的敬意。关于此事的法律分析,正确的是( )
A.谢惠贞转捐钱的行为无效
B.陈英表示接受赠与,赠与合同生效
C.谢惠贞转捐钱的行为已得到赠与人王林教授的同意,因而有效
D.陈英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其表示接受赠与的行为无效
5.下列民事行为中,属于部分无效的民事行为的有:( )
A、甲(18周岁)将自己价值1000元的MP3播放器与乙(21岁)的一套价值2100元的丛书进行交换。
B、甲与乙签订了一份超过法律规定的利息的私人借款合同。
C、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明为联营,实为借贷”的协议。
D、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个联营协议,但该联营协议有保底条款
第四章 民事法律行为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2.答案:C
解题要点:准确掌握《民法通则》第55条的规定,该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故选项A中的正确表述应当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非“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选项B中的正确表述为“意思表示真实”,而非“有意思表示”;选项D则不是所有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的有效条件。
4.答案:C
解题要点:如何区别实践性民事行为与诺成性民事行为,关键是了解何者是常态,何者是例外。结合民事行为的成立条件考虑,很容易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民事行为的成立要件中当然不包括标的物的交付。因此诺成性民事行为是常态,而实践性民事行为则属于例外。既然是例外,必须是法律有明文规定时才能认定。根据《合同法》第366条的规定,保管合同属于实践性民事行为。很多考生可能认为赠与合同也应当属于实践性民事行为。但实际上看《合同法》关于赠与合同的规定,没有要求必须以赠与物的交付作为合同的成立条件或生效条件。因此赠与合同属于诺成性的民事行为。在《合同法》颁布之前,根据《民通意见》第128条的规定,赠与合同属于实践性的民事行为,但《合同法》颁布以后,则没有再作这样的要求。
6.答案:B
解题要点:既然为“合同不再履行”,说明合同已经生效,条件成就时,合同解除。
二、多选题
1.答案:A、B
解题要点:根据《民法通则》第18条第1款的规定,“除为被监护人利益以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故选项A正确。陈英虽然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但根据《民通意见》第6条和《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如果是接受奖励、赠与等纯获益的行为时,行为有效。同时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故选项B正确。
5.答案:B、D
解题要点:选项C、选项D中的行为效力参见“法人”部分自测题的解题要点。选项A中甲的行为属于有效民事行为。
司法考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 单项选择题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的对象是下列哪项?
A. 消费者为生产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所发生的法律关系
B. 各商家为经营需要而发生的购销关系
C. 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而发生的法律关系
D. 消费者为营利而进行的购销活动
答案:C
解析: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个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多少天内向上一级机关作出复议?
A. 10日内
B. 15日内
C. 30日内
D. 3个月内
答案:B
解析: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1条。该条规定:"经营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多少倍?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答案:A
解析: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该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乾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
4. 甲厂生产一种易拉罐装碳酸饮料。消费者丙从乙商场购买这种饮料后,在开启时被罐内强烈气流炸伤眼部,下列答案中最正确的是哪项?
A. 丙只能向乙索赔
B. 丙只能向甲索赔
C. 丙只能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其确定向谁索赔
D. 丙可向甲、乙中的一个索赔
答案:D
解析: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第2款。该条规定:"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5. 消费者王某在购买商品后,发现商品存在瑕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 王某只能向该商品生产者主张赔偿
B. 王某可以向该商品的销售者主张赔偿
C. 王某既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D. 若销售者有证据表明该瑕疵是在销售过程中其他销售者所致,有权拒绝赔偿
答案;B
解析: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1条。第35条。
二、 多项选择题
1.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哪几种途径解决?
A.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B.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C. 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D. 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答案:ABCD
解析: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该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些?
A.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2倍
B. 经营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 对包修、包换、包退的大件商品,消费者要求经营者修理、更换、退货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合理费用
D. 拒绝、阻碍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答案:CD
解析: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第51条,第45条,第52条。
3. 经营者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应当负下列何种责任?
A. 停止侵害
B. 恢复名誉
C. 消除影响
D. 赔礼道歉
答案;ABCD
解析:见《消费乾权益保护法》第43条,该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第25条规定,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4. 生产者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对消费者负责赔偿?
A. 消费者从销售者处购买的化妆品不具有包装上标明的使用效果
B. 某人从生产者处盗窃其开发中的高压锅样品,在使用时被炸伤
C. 因销售者贮存不当致使药品变质而使某患者服药后过敏
D. 消费者使用产品后发生不适,但现在科学技术无法证明产品与不适之间的关系
答案:ABCD
解析: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第7条,《产品质量法》第29条,第30条。
5. 贾小姐可通过下列哪些途径解决自己与该超市的争议?
A. 与经营者协商调解
B.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C. 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D. 向人民法院起诉
答案:ABCD
解析: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该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呆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或者协商调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quot;本案的消费者贾小姐与该超市的经营者协商不成,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反映,如消协调解不成,则贾小姐可以向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申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另外,如能与该商家达成仲裁协议,也可以提请仲裁机构仲裁解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